「符碌」「豆泥」 點解?3分鐘學廣東話俗語 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5/04/28 11:00

最後更新: 2015/05/06 14:32

分享:

分享:

立法會議員王國興昨日出席《城市論壇》,與學民思潮發言人黎汶洛辯論時「扯火」先後兩次大罵對方「收皮啦!」。黎汶洛及質疑主持謝志峰都質疑「收皮」用語粗俗。TOPick 小編亦已拆解「收皮啦」其實只是俗語而非粗口

其實,廣東話有不少俗語,平時聽得多,但點解則甚少考究。各位TOPick 讀者不妨看看專門講解歷史的博客阿史,以及另一位博客梁煥松講解一些俗語背後的來由:

1. 丫嗚

相片來源:史檔

阿史在《史檔》fb專頁拆解,原來「丫嗚」的意思並非烏鴉,而是南朝時期一個將軍的別號,以下為阿史的全文解釋:

阿史細個個陣,都過話如果小朋友唔乖,就會比丫嗚婆捉咗去。大咗少少之後,就會聽到你唔讀好書就是娶個丫嗚婆。咁究竟丫嗚呢個俗語有乜由來呢?

好多人以為「丫嗚」係將烏鴉調轉嚟寫,以為丫嗚婆係指烏鴉婆咁解,其實係錯。丫嗚呢個俗語其實係由坳胡演化過嚟。

坳胡其中一係南朝時期一個將軍嘅別號,呢位將軍本名叫劉胡,據《南史》記載,呢位劉將軍塊面「坳黑似胡」,正宗黑炭頭一個,所以就被人叫做坳胡。

由於佢夠勇猛,加上個樣有份咁上下「靚仔」,去討伐諸蠻時搞到班蠻夷都怕咗佢。到咗後來誇張有人用佢嚟嚇細路:「小兒啼,語云『劉胡來』便止。」到咗後來,啲人就會用「坳胡」或丫嗚嚟嚇細路,兼話埋人哋醜樣唔靚。

講開又講,本港老牌歌手林子祥好多年前唱過首歌叫《丫嗚婆》,唔知史友們有無聽過呢?

2. 豆泥

阿史在其fb解釋,原來香港人用作形容品質差的形容詞「豆泥」,原來「真身」是糕點的餡料。餡料與差品質為何扯上關係?以下為阿史的全文解釋:

最近波士買咗幾張櫈返公司,由於阿史張櫈爛爛哋,於是就有份換張新櫈返嚟。點知,過咗幾日,可能阿史呢排食多咗,一挨後張櫈就爛咗,波士見到唔單止指住阿史笑,仲講風涼話:「將就下坐住張豆泥櫈先,過多排換張新嘅俾你。嘩!咁無人性嘅……」

波士口中嘅豆泥貨,史友們知唔知點解呢?其實豆泥意思係指品質差、唔合格或平嘢。

相片來源:史檔

話說,以前南方人整餅,好多時都會將啲餡放入去,其中以蓮子製成嘅餡最高級,叫蓮蓉;以紅豆製成嘅餡叫豆沙;最平嘅就係以黃豆嘅餡。由於北方糕點有棗肉做嘅棗泥比較高檔,於是就有人借泥呢個字套用落黃豆嘅餡,美其名「豆泥」。

不過,下欄嘢始終係下欄嘢,豆泥好快就俾人用嚟形容平嘢,質量差。講返轉頭,下次換張好啲嘅櫈呀!波士。

3. 符碌

原來有部分廣東話俗語來自英文,「符碌」便是其中一個,符碌與桌球有甚麼關係?阿史亦有詳盡解釋:

早兩日波士放工捉咗阿史去酒吧「歡樂時光」,坐低之後飲咗兩杯,波士就望住電視講:「嘩!乜呢球入得咁符碌嘅!白衫個隊真係輸得唔抵。」

相信大家都睇過符碌呢個俗語,咁又知唔知係點嚟嘅呢?符碌呢個俗語原來係源自英式桌球術語Fluke,打枱波有時會有啲好彩嘅入波,桌球術語稱呢種情況叫Fluke。

相片來源:史檔

後嚟慢慢演化成足球嘅術語,意指僥倖嘅入波。後嚟香港人接觸咗呢個字,就將佢「本土化」,成為廣州話讀音嘅符碌喇!後來成為好彩,僥倖嘅代用詞。

4. 洗太平地

甚麼是「洗太平地」?原來與香港的19世紀疫症有關,以下是阿史的解說:

阿史公司附近,一直有個橋底位置俾班人霸住,煮食爐尼龍床乜都有。點知,早兩日見食環署職員清晒啲嘢。波士見到就話:「嘩!洗太平地呀!乾淨返晒!」

洗太平地呢句話係點嚟嘅呢?

話說香港响19世紀末發生咗場鼠疫,死咗好多人。政府發現好多死者同受感染者係住响太平山街一帶嘅華人,由於佢哋住嘅環境非常擠逼同污糟,搞到個度有好多老鼠,亦成為鼠疫瘟床。

相片來源:史檔

為應付疫情,政府派人响呢個區清洗街道同房屋同埋進行消毒,仲將部分房屋夷為平地,之後有人就將呢次清洗消毒行動叫「洗太平地」。後嚟,香港人就鍾意以「洗太平地」嚟形容掃蕩罪惡黃賭毒嘅行動。

5. 打柴

何為「打柴」?有人傻得要對柴枝拳打腳踢?非也!博客梁煥松拆解原來所謂的「柴」,是警員的職級,梁煥松的詳盡解釋:

「唉,部MP3買左成五百銀,用左二個月就打柴,好唔抵啊!」 (那台MP3唱機我用了五百元買的,才用了兩個月便壞掉了,真不值啊!)

香港俚語「打柴」,可作「壞了」、「沒用了」、「可以扔掉了」的意思,已經有幾十年歷史。 究其來源,是警界俚語。

舊制的香港警員(Police Constable,簡稱 PC,升一級是「高級警員」,衣袖上有一個V形銀色的金屬,市民叫這個職級做「一劃」,行內叫這條金屬做「柴」。

升一級再加一條, 市民叫「兩劃」,行內叫「雷柴」,「雷」是「二」的黑語。這個職級(記憶中好像叫 Corporal)後來廢除了。 掛「三柴」的就是「沙展」(Sergeant),俗稱「三劃」的「警長」了。 警察犯了規律,會被上級紀律處分,包括口頭警告、書面申斥、降級等懲罰。假如被判降級,三柴變回一柴,還不是「打柴」?

久而久之,「打柴」代表不中用的說法,便流傳成為市民的俚語了。